- >
- 资讯中心
- >
- 行业新闻
港口空箱子堆满?外贸前景"堪忧”?央视调查、海关总署最新回应来了
- 港口空箱子堆满?外贸前景"堪忧”?央视调查、海关总署最新回应来了
近期,港口空箱堆积如山,外贸前景不妙的消息传遍了全国,让人们担心外贸行业的未来。
对此,3月20日,海关总署署长俞建华在发布会上进行了最新回应,同时央视记者也来到了宁波舟山港最大的集装箱装卸码头,一探究竟。
海关总署回应"港口空箱”问题
在宁波北仑第三集装箱码头,长达3.74公里的码头岸线几乎停满了集装箱货船,港口桥吊忙着装卸货物。
宁波北仑第三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营运操作部副经理吴光继表示:"目前来说我们的港口一共11个泊位,这一段时间几乎每天全都是靠满的,我们的作业路数也保持在相当于我们最高值在运转的40路到45路。我们的工人仍旧是按照全负荷在正常运转,我们每天的作业处理,集装箱的作业量大概也维持在3万标准箱以上。”
港口生产数据显示,3月以来,宁波北仑第三集装箱码头日均集装箱吞吐量达到3.16万标准箱,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4.5%。这一点,从码头桥吊的运行状况上也得到了印证。
港口有不少集装箱空箱堆积,码头工作人员表示,四层以上的集装箱叠在一起的,基本就都是空箱。从港口负责人那里,记者了解到,目前,港口里存放的空箱数大约是14万标准箱。
对此,吴光继表示:按照我们的正常生产水平来说,这是正常可接受的一个范围值。
供需"一增一减”导致现阶段空箱增多
那么,这些空箱产生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吴光继表示,一方面原因是外贸的空箱回流,第二个是新增加的造的集装箱在整个生产周期包括使用周期过后,导致大批量的回流。
从公开数据了解到,2021年,在集装箱海运市场高涨的行情下,全球生产了超过700万标准箱的集装箱,是常规年份的近3倍。如今,港口拥堵、"一箱难求”的时期已经过去,集装箱供应和需求的"一增一减”,造成了现阶段空箱较多。
此外,国际海运公司也主动将空集装箱调度到中国的港口,以随时响应出口规模的增长。
吴光继提到,有意愿把空箱堆积到我们国内港口,主要还是看重我们国内的经济爆发,更多的还是我们的潜力在这里发展,所以说国外的很多的一些国际大型船公司比较青睐我们国内的这些港口。
此外,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的专家也表示,港口空箱数量、集装箱运费等等虽然是观测外贸发展趋势的一些指标,但并不是全部指标。对于这些指标的变化,要辩证地看待。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院长顾学明表示,港口空集装箱堆积主要是2021年以来"缺箱”"缺柜”导致的集装箱总量供应过剩。是外贸企业看好中国外贸复苏前景,主动调配的结果。
而集装箱运价在疫情后曾屡创新高,现在随着海运市场正常化而开始下跌,这也是运价恢复正常的必然结果。所以这些指标(变化)并不意味着中国的外贸规模会下降。
数据显示,3月初,宁波舟山港堆存空箱量约47万标准箱。外贸需求不足是导致空箱堆积的原因之一。
不过,目前,宁波舟山港空箱在快速减少中。截至3月13日,港内堆存空箱量约41万标准箱左右,两周减少6万标准箱。
海关总署回应"港口空箱”问题
3月20日,海关总署署长俞建华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回应了关于港口空箱堆积的问题。
俞建华表示,目前港口空箱数量增加问题,存在前一个时期新集装箱投放量过大、国内堆存成本较低、国外疫情缓解后空箱短期大量回流的原因,也有季节性规律作用。
同时,他也称,大量空箱在我国港口蓄势待发,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国际市场依然看好我们下一阶段的出口能力。从海关最新数据看,2月下旬以来,出口用箱量在持续增长。
俞建华表示,综合起来看,外贸形势还是严峻复杂的,但也蕴含了不少机遇,困难更多是全球性的。
比较来看,我国竞争优势依然明显,随着我国经济形势整体好转,外贸前两个月平稳开局的势头有望保持下去,因此对今年我国外贸实现促稳提质的目标充满信心。
3月20日,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新能源与低碳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韦福雷表示,目前出口的确受到冲击,但不会断崖式下跌,而针对网络上的悲观言论,他认为并不可信,存在"抓眼球”、"夸大”情况。
"像深圳的码头都是智能化,本来堆得就挺高的。”韦福雷说,他对今年接下来的出口形势持谨慎乐观态度。
同日,一家在疫情期间因"国产替代”获得大量订单、业绩增长迅速的企业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该公司出口欧美的订单下降明显,且尚未看到复苏迹象,但接下来准备参加的境外展会客户会议量有所增加。同时,他又称,目前国内销售情况"供不应求,可以弥补(出口订单下降)。
此外,一家在海外代理销售中国品牌家电的企业负责人表示,由于家电销售情况疲软,该公司目前转型探索新能源方向的业务,并且已在国内成立新公司。
"客户的投资心理比较低落,短期库存还是会做,但不做长期库存,现在新能源一些品类已经开始卷了。”他说。
来源|外航运、央视新闻、海事服务网、经济观察报、中国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