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华达-跨境电商物流综合服务商-资讯中心

京华达-跨境电商物流综合服务商-(美国清关查验率飙升?如何应对这场"生死劫”?)

作者:京华达物流 2025-03-26

最近,市场上热传"美国海关查验率飙升70%”的消息,引发传统外贸、跨境电商圈和物流行业震动。这场突如其来的"严查风暴”,让无数中国跨境卖家陷入焦虑。但真相究竟如何?


// 海关查验率的真相


近期查验率确有提升,但幅度有限。


自2024年起,美国海关确实加大了对中国商品的审查力度,重点打击低报货值、混装避税、侵权等行为,部分港口查验率较往年提升约30%。但整体仍处于可控范围,网传"70%”或为个别案例的误传或夸大


美国海关CBP的查验率并非一个固定数值,它会根据多种因素而变化,包括:货物的来源地、种类、货运公司的记录、情报信息、当前的国家安全形势,很难给出一个确切的平均查验率。通常来讲,海关会使用风险评估系统来确定哪些货物需要查验,一般来说高风险的货物电子产品、纺织品、食品、会被更频繁地查验。


由于美国采用预清关的方式,货物到港前一周左右即可安排清关,提交完清关资料后,海关就可能会在系统通知查验。如果遇到查验通知,货物就要在靠港卸船后,安排提到查验场排队等待查验。


查验代码分享:


(1)1H:代表CBP的开箱查验。主要针对货物的单价、资料、是否为违禁品、仿冒产品等进行检查;


(2) 2H:代表农业部的检查,主要针对木质类产品,可能包括木制品申报和木托盘的熏蒸等;


(3)5H:代表尚未确定具体查验类型,海关会先审查文件,再决定是否进行开箱查验;


(4)7H:代表X光查验,即机器扫描查验。货物通过X光机验货后,若无问题支付查验费用即可放行;


(5)MET:这是美国海关最为严格的查验方式,即人工查验。整个集装箱会被海关运到指定的查验地点,由海关授权的私人公司SCE进行1/3、2/3或全面的拆箱检查,遇到可疑的物品甚至还会通知海关人员对货物进行样品抽查。主要查低报、瞒报、仿牌、侵权这些类型;


(6)CET:这种查验也被称为非入侵式查验(NII),一般集装箱到达港口需要通过码头的X光机扫描。主要查敏感货,或者毒品这类型的货物;


// 美国海关近期严查的三大核心问题


1.低申报、瞒报


最近的查验重点依旧是低申报、瞒报,针对一些申报货值明显低于市场平均水平的货物,有可能就会"遭殃”,这类商品一旦被查的,一个是要按照海关要求提高申报,另一个则可能是会遇到罚款,后者视具体情况而定。


2.儿童产品


儿童产品如儿童玩具、儿童座椅、儿童床等,查儿童产品主要是查产品安全问题,例如是否具备CPC证书,是否具备有年龄警示标签等,又或者是查产品在设计上以及产品质量成分上是否合规。


3.侵权商品


这类商品如汽配、蓝牙耳机、高货值且容易出现仿牌的智能手机、智能电脑、珠宝首饰、纺织品、箱包等。


// 美国海关怎么查?


美国海关查验的方式其实往大的分,无非就是机器查验和人工查验,那这里就主要以X光查和人工查验作为例子。


X光具体是怎么查的?


以海运货物举例,收到海关查验通知后,需要在码头网站支付查验费,这里的查验费指的是码头安排吊柜,将柜子过X光机的操作处理费,正常查验需要2-3天,等待X光查验结果,无异常则正常放行;出现可疑物品等问题,则转到人工查验。


人工查验的流程是怎样的?


(1) 收到海关查验通知;


(2) 清关行和海关确认是MET查验还是CET查验(MET是可以自己安排提柜,CET是检查站提柜);


(3) 等海关放1X(给查验场代号),同时提供卡司信息给清关行,清关行出查验DO后提柜;


(4) 将查验DO给卡司去码头提柜送到查验场;


(5) 等待海关开柜查;


(6) 海关查完后会给结果,同时需要等海关将货物装回柜子;


// 物流延误的应对建议


1. 合规申报是底线


准确申报货值、品名,避免使用模糊词汇(如"配件”"礼品”)。


侵权商品需提供品牌授权证明,儿童产品需提前备好CPC认证。


2. 选择可靠物流合作伙伴


优质货代熟悉海关流程,可协助预审文件、快速处理查验,减少滞留风险。


3. 预留弹性时间与库存


发货时预留至少15-20天缓冲期,避免断货影响销售。分散物流渠道,避免单一港口拥堵(如考虑美东港口替代方案)。


4. 关注政策动态,提前规避风险


及时了解CBP公告(如2024年4月新增的"模糊描述”罚款规则)。


购买商业责任险,分摊潜在赔偿风险(亚马逊已强制部分卖家执行)。


京华达以多年的本土化运营经验,帮助跨境卖家朋友从合规化运营到供应链韧性,每一步都需精准踩点,唯有在动态中把握趋势,方能在贸易风暴中立于不败之地。


美国海关的高查验率已成"新常态”,卖家需从合规前置化、物流多元化、成本精细化三方面重构供应链。短期阵痛难免,但长期看,合规能力将成为跨境竞争的核心壁垒。

相关推荐
相关推荐